<tr id="55tj5"><nobr id="55tj5"><delect id="55tj5"></delect></nobr></tr>

    1. <tr id="55tj5"></tr>
      1. <noframes id="55tj5"><small id="55tj5"></small></noframes>
        <ins id="55tj5"><option id="55tj5"></option></ins>
          國家全日制普通高校    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    湖南省卓越院校    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舉辦單位:湖南省人民政府    主管單位:湖南省教育廳
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生態信息
          以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
          時間:2022/12/20    來源:本站    瀏覽:6350

          以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

          ◆侯春飛 孟曉杰


          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作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載體,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、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截至目前,生態環境部共命名六批468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187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典范。


          探索形成科學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。創建地區以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和指標體系為指導,探索建立了覆蓋生態制度、生態安全、生態經濟、生態生活和生態文化等各領域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。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、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、生態保護紅線監管、自然保護地監管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系列生態文明制度,形成了源頭嚴防、過程嚴管、損害賠償、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。同時,各創建地區不斷進行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,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。比如,深圳市作為全國第一個獲得示范市稱號的副省級城市,在2020年發布實施了我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統計制度。湖州市作為第一批生態文明示范區,建立了“綠色GDP”核算體系,將資源消耗、環境損害、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,構建了“六位一體”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,建立了“司法碳匯生態補償機制”,推動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實現聯動。


          推動地方示范創建體系建立。各地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抓手,積極推動制定省級示范創建管理規程、建設指標和管理辦法,探索構建國家、地方多級聯動的示范創建體系。比如,北京、內蒙古、浙江、福建等多地研究制定了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管理規程、建設指標和管理辦法,重慶市建立了市—區縣—鎮街三級創建工作架構,福建建立了市—區縣—街鎮—村四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體系,系統推動地方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探索實踐。


         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走在區域或全國前列。通過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建設,系統推進環境污染防治、綠色低碳發展、生態安全維護、生態空間管控、人居環境整治等生態文明建設工作,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。468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環境空氣質量、水環境質量處于所在省份前列,生態環境質量均達到優良以上,全面完成“十三五”期間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。2021年,深圳市,廈門市,貴陽市觀山湖區、烏當區,臺州市天臺縣,麗水市,寧波市寧??h、北侖區,拉薩市,肇慶市,雅安市寶興縣、滎經縣等示范市縣和“兩山”基地所在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均位列全國前20名。浙江省作為第一個通過生態省評估論證的省份,2021年PM2.5年均濃度為24微克/立方米,水質優良(Ⅰ—Ⅲ類)水體占比95.2%,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

          有力助推經濟綠色轉型發展。生態文明示范建設將能耗、水耗、二氧化碳排放、綠色交通等納入考核指標,推動創建地區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、交通運輸結構等優化調整,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,有力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發展。創建地區強力推動能耗高、污染重、效益低產業的淘汰升級與綠色轉型,率先開展碳排放強度控制,推廣綠色建筑、綠色出行等綠色生活方式,單位GDP的能耗、水耗等指標也基本處在所在?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的前列。創建地區所在市2021年GDP排名位于其所在?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前50%的有114個。在中國投資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綠色低碳城市指數中,深圳市、廈門市分別位列第1、3位?!熬G色”已經成為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也成為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典范。比如,湖南省資興市立足東江湖優質的冷水資源發展數字經濟,推動數據產業項目發展,2021年產業園區實現IDC租賃收入8000多萬元,帶寬收入兩億元。


          探索形成了一批鮮活實踐樣板,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中國方案?!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涵蓋山區、平原、林區、海島等不同資源稟賦,東、中、西不同區位條件,初步探索形成了“守綠換金、添綠增金、點綠成金、綠色資本”4種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轉化路徑和“生態修復、生態農業、生態旅游、生態工業、‘生態+’復合產業、生態市場、生態金融、生態補償”8種典型實踐模式。各地通過政策指引、規范指導、宣傳推廣、示范交流等方式,不斷提升“兩山”基地建設水平和成效,為全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提供了可借鑒、可參考的經驗做法。比如,浙江省桐廬縣堅持“生態立縣”,走出一條“鑄美富民、強產興縣”的綠色發展之路,依托古風山水,打造鄉村旅游和康養產業,2021年森林休閑康養旅游總收入235.78億元;大力發展生態產業,2021年全縣蜂產業鏈總產值超15億元;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,招引制造類、研發類、總部類等快遞及關聯產業項目187個,實現快遞產業應收超600億元。


          作者單位: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