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一、要嚴格掌握適應癥
選用抗菌藥物時應結合臨床診斷、致病微生物的種類及其對藥物的敏感性,并根據癥狀輕重從而選擇對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和臨床療效較好、不良反應較少的藥物?,F將部分抗菌藥物選擇及適應癥表述如下:
1.青霉素類的適應癥:青霉素G至今仍為許多感染的首選藥物。其主要適應癥為豬丹毒、炭疽、氣腫疽、惡性水腫、馬腺疫、鉤端螺旋體、李氏桿菌病、仔畜肺炎雙球菌敗血癥以及敏感菌所致呼吸道、生殖道及乳腺感染等。
2.氨基苷類的適應癥:臨床上常用的氨基苷類抗生素主要有鏈霉素、雙氫鏈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慶大霉素等。鏈霉素主要用于巴氏桿菌病、白痢、副傷寒、放線菌病、鉤端螺旋體病,以及各種敏感菌所致呼吸道、泌尿道和腸道感染,臨床上多與青霉素G聯合應用??敲顾赜糜谥委煻鄶蹈锾m氏陰性桿菌和部分耐青霉素金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。如敗血癥、乳腺炎及呼吸道、泌尿道、腸道等感染和禽霍亂、雞白痢等。慶大霉素主要用于耐藥性金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、變形桿菌、大腸桿菌等所引起的各種感染。由于細菌對鏈霉素易產生耐藥性,因此卡那霉素、慶大霉素等氨基苷類抗菌素廣泛地應用于獸醫臨床工作。
3.四環素類的適應癥:臨床上常用的四環素類抗生素主要有金霉素、土霉素、和四環素。四環素類抗生素主要用于鼻疽、李氏桿菌病、炭疽、布氏桿菌病、立克次氏體病、豬支原體肺炎、牛絲狀支原體肺炎等,及其他敏感細菌所致呼吸道、泌尿道、胃腸道感染和敗血癥。由于本類藥物在臨床上廣泛應用,使某些細菌(特別是腸道桿菌和金色葡萄球菌)產生了耐藥性,因此治療效果已較過去降低。
4.氯霉素類的適應癥:主要適用于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感染,及其他敏感細菌所致各種感染。
5.紅霉素的適應癥:紅霉素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,主要適應癥為革蘭氏陽性菌如金色葡萄球菌、耐青霉素G金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炭疽桿菌、豬丹毒桿菌等的作用最強,其中,對耐青霉素G和四環素類的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尤為適宜。
二、用量要適當,療程要充足
抗菌藥物的劑量不宜太大或過小,劑量太小起不了治療作用,劑量太大,不僅造成浪費,并可引起嚴重反應。一般來說,開始劑量宜稍大,以便給病原菌以決定性打擊,以后可根據病情而適當減少用量;對急性傳染病和嚴重感染癥劑量應增大;對肝、腎功能不良病畜應按所用抗菌藥影響肝、腎程度而酌減用量;主要經腎臟排泄的抗菌藥物,治療泌尿系統感染時,用量亦不宜過大。
抗菌藥物的療程應充足,一般傳染病和感染癥應連續用藥3~5天,直至癥狀消失后,再用1~2天,以求徹底治愈,切忌停藥過早而導致疾病復發。對慢性病或某些特殊疾?。ㄈ缃Y核病、馬鼻疽等)則應根據病情需要而延長療程。
給藥途徑也應適當選擇,嚴重感染多采用注射法給藥,一般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以內服為宜,但嚴重消化道感染有引起菌血癥或敗血癥時,應選擇注射法或與內服并用,乳腺炎及子宮內膜炎多采用局部注入法。
三、要注意觀察病畜反應,及時修改治療方案
在用藥過程中,應注意觀察病畜反應,如癥狀好轉,應繼續用藥;如果毒性反應過大,則應改換其他抗菌藥物;如果療效不佳,應考慮下列幾種可能性,及時修改治療方案。
1.抗菌藥物選擇不當,不能抑制致病微生物,此時應改換其他有效抗菌藥物。
2.劑量不足或給藥途徑不當,此時應增加劑量或改變給藥途徑。
3.有潛在感染病灶,由于病灶未加處理(如未做排膿引流)致使敗血癥無法控制。
4.診斷上有錯誤,即發熱不是由細菌引起,而是由病毒、原蟲、腫瘤等疾病所致,故抗菌藥物治療無效。
四、要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,控制耐藥菌傳播
細菌產生耐藥性后,不僅對原來敏感的抗菌藥無效,并且能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,因此在臨床治療中,必須注意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,并控制耐藥菌的傳播。主要措施有:嚴格掌握抗菌藥的適應癥;劑量要充足,療程要適當,以保證有效血濃度控制耐藥菌的發展;必要時可采取聯合用藥,這是從不同環節控制細菌 耐藥性的有效辦法之一。此外,還應注意下列問題:發熱原因不明和病毒性疾病,均不宜輕易應用抗菌藥物;抗菌藥物的局部應用和預防性給藥應嚴加控制,并應盡量避免長期用藥。污染場所、用具的定期消毒,也是控制耐藥細菌傳播的重要環節;在流行某些傳染疾病的場所,獸醫人員還應根據具體條件,將有效的抗菌藥物分期分批的交換使用,對撲滅疾病,防止耐藥菌株形成和傳播也是一項有效是措施。
五、必須要強調綜合性治療措施
抗菌藥物多數為抑菌藥,僅為機體殲滅細菌創造一定條件,為了更好地取得治療效果,在使用抗菌藥物同時必須根據疾病的發生、發展情況,進行綜合性治療措施:如改善飼養管理,以及增加機體抵抗力的各項措施;適當必要的對癥治療手段;糾正水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等。
六、聯合應用必須要有明確的臨床指征
聯合應用抗菌藥雖可獲得相加作用(藥效為兩藥的總和)或協同作用(藥效較相加作用更好),但有時亦可產生拮抗現象和增強毒性反應。因此,必須有下列明確的臨床指證:
1.病情危急(包括病因不明)的嚴重感染或敗血癥。
2.一種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,如瘤胃穿刺引起的腹膜炎、復雜的感染創、創傷性網胃炎、創傷性心包炎等。
3.細菌經長期用藥,有產生耐藥性可能者,如結核病、尿路感染、沙門氏菌病等。
4.抗菌藥不易透入的感染病灶,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。
七、要防止影響免疫反應
抗菌素對某些活菌苗(如豬丹毒疫苗、炭疽芽孢苗、仔豬副傷寒弱毒菌苗和布氏桿菌活菌苗等)的主動免疫過程有干擾作用,這是由于菌苗中微生物被抑殺,影響抗體產生所致。因此,在注射前、后數天內,以不用抗菌藥為宜。否則,應在該藥效消失后,再行免疫,以確??贵w產生。
八、混合注射時要防止產生配伍禁忌
抗菌藥物之間以及抗菌藥與其他藥物相混合時,有時能產生配伍禁忌,應設法避免。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1.四環素類最好單獨應用,因與多種抗菌藥物(如青霉素、磺胺藥、氯霉素、多粘菌素、紅霉素、新生霉素、多粘菌素B、E等)有配合禁忌。此外,亦不宜與氫化可的松、碳酸氫鈉、乳酸鈉、氨茶堿、氯化鈣等配伍。其他最好單用的抗菌藥有氯霉素、紅霉素、卡那霉素、萬古霉素、氨芐青霉素、新青霉素Ⅰ、二性霉素B、磺胺藥等。
2.青霉素G鉀鹽不宜與四環素、磺胺藥、卡那霉素、慶大霉素、紅霉素、多粘菌素E、萬古霉素、二性霉素B并用,亦不宜與氫化考的松、氯丙嗪、碳酸氫鈉、維生素C等相混合。
3.氫化可的松與多種抗菌藥有配伍禁忌。